请注意,本文编写于 147 天前,最后修改于 147 天前,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。
思维误区:只看到或吸收自己能理解的内容,未理解内被默默地抛弃了;
背景
最近在写 低代码市场分析报告,从启动编写到今天,已有两周;
今天梳理出了清晰材料编写逻辑,为什么今天才有思路呢?
回顾下,从开始编写在现在,所收集的材料
- 行业报告,最新查找
- 昨天晚上,产生一个思绪“老板为什么要做这件事,想要干什么呢?”--产生思考结果,1. 老板是想探索新的方向,2. 引起了一个疑问,什么驱动了低代码的发展?
- 昨晚,开始在微信读书中搜索“市场调研”关键词,查阅了一些资料;认真阅读了 1. 雪球-段永平的语录 2. 书籍《华为销售法》的5看,奠定了报告的思路
引出问题
今天翻看 收集的行业报告,其实人家就是这么写(和我今天梳理出的思路一致)的
- 先全览整个行业
- 然后说明 驱动低代码发展的因素(我写材料就是卡在这里了)
为什么我最开始看材料是没注意到这个思路呢?
猜测原因
- 阅读材料时间较少,没有深刻理解材料
- 因为不了解此思维框架,所以不认识
后续继续深挖
本文作者:bob
本文链接: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
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